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好无障碍设计?

发布时间:2022-06-08文章来源:匠欣亭景观设计

  一、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园林无障碍设计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是公共设施,是用植物、建筑、岩石、水体和各种物质元素,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空间,提供给人们享受的公共设施。它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行为模式密切相关。在城市园林化的过程中,园林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适应各类游客的需求,关爱各类游客,创造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园林环境,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2.老年人对园林环境的特殊要求。

  身体上,老年人体力弱,感觉下降,反应慢;心理上,重视人情、世情、乡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别人交往,独立。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对景观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花园道路交通的一系列环节和公共设施的使用上。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一般是从领导到辅助;从工作繁忙到不休息,闲暇时间大大增加;从社会工作环境到社区生活环境。这些变化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导致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因此,他们渴望走出家门,去花园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锻炼身体,与人交流,享受生活,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

  3.园林无障碍设计的可行性。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无障碍设计本身并不复杂,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妨碍整体的设计布局,基本可以不增加成本。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师和设计师的无障碍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对细部构造的处理。因此,只要能够认真考虑和重视园林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就可以在不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的情况下,消除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所带来的不便和障碍。

  二、无障碍景观设计

  1.无障碍园林空间的设计原则

  (1)园林景观设计可达性:是指园林环境中不应有障碍物和危险的东西。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变化,往往会使自己的需求与现实环境产生距离,进而难以将自己的行为与环境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正常人能用的东西,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障碍。因此,作为景观设计的策划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积极创造适合轮椅使用者和视障者的园林空间,提高他们在园林环境中的自立能力。(2)易识别:指对园林环境的识别和提示设置。由于老年人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衰退,或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差,即使感觉到危险,有时也难以迅速、敏捷地避开,或因判断错误而发生危险。所以空间认同的缺失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辨别和危险预感的困难,从而导致行为障碍和不安全感。因此,设计要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手段,给它们反复的提示和通知。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营造,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特征塑造、鲜明的标识、悦耳的语音提示,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3)可达性:指园林观光过程中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老年人行动缓慢,因此花园场所及其设施必须无障碍。所以设计师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参与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的角度,保证从入口到每个园林空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的设施,并保证他们有通过身体努力可以实现的心理满足。

  (4)交往: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要注意交往空间的创造和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发泄自己的自卑、失落和急躁情绪。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封闭空间、休憩空间等。哪些便于交流,以方便聚会、聊天、娱乐、健身等活动,尽量满足他们因生理、心理变化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喜好。

TOP